寒冬来袭,“偏头痛”开始出没,缓解疼痛试试这些方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健康宣教

发布时间: 2023/12/26 98
选择字号:

好像有人用电钻打磨你的太阳穴

脑子彷佛披上了棉被,头晕眼花无精打采?

强光噪音特殊气味都会让头痛来得更凶猛?

“恶心想吐,想一个人静静

……

糟糕,可能是得了偏头痛!

1703035662732096078.jpeg 

偏头痛通常在

长期伏案学习、工作

或受寒出现

每次可能折磨你几个小时

有时候也会维持好几天

那如何识别偏头痛?

又如何有效缓解呢?

康复医学科手把手教学来啦~

 

 

一、什么是偏头痛?

     偏头痛是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之一,多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可伴视觉、体觉先兆,发作时常伴呕吐

image2.png

女性多发,多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发生于儿童期或中年后。腌制食品、情绪、精神因素、强光噪音、药物刺激、遗传等为诱发因素

 

二、偏头痛是说来就来吗?

通常会提前预警。偏头痛发作前,你可能会感觉到恶心、怕光、畏声、短暂的眼花、眼睛刺痛,甚至出现偏身麻木、言语表达困难等症状。

偏头痛发作时一种持续性、搏动性的疼痛会出现在你一侧的眼眶上部、眼眶后部、额头、太阳穴的周围,逐渐扩展到半侧头部甚至整个头部。这样的疼痛会持续几个小时,或长达几天。虽然疼痛可自行缓解,但随之而来的疲惫状态、焦虑情绪仍会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1703035733241046310.png

偏头痛诊断标准

 

三、得了偏头痛怎么办?中医调理来帮您

早发现早治疗。去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可采用中医调理缓解疼痛。

这里给大家着重介绍下中医调理方法。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松筋解肌,还具有行气活血、疏散风寒的作用,是简便有效的止痛法,一起来学学吧~

1. 前额头痛

1703035788102025857.png 

攒竹穴

【定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

【取穴】正位或仰卧位,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功效】清肝明目,祛风通络。

【操作】端坐或平躺,用双手拇指点压眉头的攒竹穴2分钟。

1703035810948048873.png 

 合谷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向下所触及位置便是合谷穴。

【功效】疏风解表,通络止痛。

【操作】左手拇指点揉右手合谷穴,右手拇指点揉左侧合谷穴,交替进行各1分钟。

 

2.头顶部疼痛

1703035840669064803.png 

百会穴

【定位】头顶。

【取穴】正坐位,两耳尖与头顶正中线交点。

【功效】清利头目,开窍醒神。

【操作】端坐,用拇指点揉头顶的百会穴2分钟。

 

1703035865707003588.png


 头维穴

【定位】在头侧部,额头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取穴】正位或仰卧位,从额角发际向上量0.5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

【功效】清利头目,活血通络。

【操作】双手食指指腹按揉至疼痛缓解。

 

 

 

 

3.两侧头痛

 

1703035892751014367.png

太阳穴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取穴】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一横指,触及一凹陷处即是太阳穴。

【功效】清热通络,止痛明目。

【操作】端坐,用双手食指点压两侧太阳穴至疼痛缓解。

 

1703035913186045329.png

角孙穴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取穴】正位或侧卧位,将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

【功效】清热消肿,散风止痛。

【操作】端坐,用双手食指点压两侧角孙穴2分钟。

 

 


4.两侧头痛

1703035941840001537.png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取穴】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头后枕部可摸到一突出的隆起,该隆起的下方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功效】理气解郁,通关开窍。

【操作】用一手拇指指腹按压2分钟。

1703035967408053326.png

 风池穴

【定位】在枕部,当枕骨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正坐位或俯卧位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有两凹陷,此凹陷大致与耳垂齐平。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操作】端坐,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点压两侧枕骨下的风池穴2分钟。

 

艾灸

艾灸对急性发作期的寒湿型头痛(表现:怕冷、头痛、脑壳上像裹了棉被)效果非常好,可在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行艾灸治疗,每个穴位灸3-5分钟。

耳穴压豆

偏头痛发作的间歇期,可选择双耳的颞、神门、交感、皮下穴位进行耳穴压豆。局部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贴压在取穴区,用食指和拇指进行由轻到重有规律的按压,直至按压部位出现发热、酸、胀、痛等感觉。一般每天按压 3-5 次,每个穴按压 3-5 分钟,双耳交替进行按压。

 

1703036031041006131.png 

放松疗法

在安静的地方,选个舒适地姿势躺着或坐着,身心放松,进行自然有节律的缓慢的腹式深呼吸,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偏头痛。

 

 

科普作者

 1703036105285034216.jpeg

冉玉洁

康复医学科主治中医师

中共党员。毕业于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医学学士学位,从事临床针灸工作5年。擅长颈腰椎病,面神经麻痹,脑卒中后遗症以及痛风性关节炎等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


返回列表
  • Copyright @ 中江县人民医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川公网安备 :51062302000128

    蜀ICP备19001243号-1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科技

  • 微信公众号

  • 视频号